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推动医

来源:眼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发布《眼科标准数据集》行业标准、研发构建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开设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完成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林浩添的团队陆续取得多项突破性

发布《眼科标准数据集》行业标准、研发构建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开设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完成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林浩添的团队陆续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已拥有系列技术专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眼科人工智能软件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从2010年开始,林浩添加入导师刘奕志的团队,研发白内障微创和超微创技术,在临床工作之余,坐上了科研的“冷板凳”。经过多年努力,其所在团队通过激活原组织内源性干细胞的损伤修复功能,实现了功能性晶状体再生,设计出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超微创手术技术,为无数患儿家庭带来了希望。

从人工收集数据,到建立并不断改善模型算法,再到逐步实现疾病自动诊断和预测;从白内障诊断扩展到角结膜疾病、眼底疾病、近视疾病,再到通过眼科的诊疗数据提示和筛查全身疾病,林浩添团队像拓荒牛一样不断创新,一步步将梦想变成真。

“拍一张照就能知道有没有白内障,太方便了!”8月22日,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岁的陆伯坐到“AI眼科医生”前,下巴往前一靠,双眼平视前方,开始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问诊。几分钟后,一份诊断报告打印出来,白内障、黄斑病变和高度近视等眼病信息一目了然。

“争取在不久的将来,父母不用带孩子到医院,只需要一段视频,就能判断小朋友有没有视功能损伤。”林浩添说。(人民日报)

林浩添介绍,针对老年人的白内障手术早已比较成熟,但对于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儿童眼部发育尚未完成,其解剖结构、特点与成人差异较大,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并发症多。”林浩添说,在我国,先天性白内障患病率大约是万分之五,其中致盲率为12%—30%。一旦患病,就将对孩子一生及家庭造成巨大影响。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为医生减负,但眼科医生力量还很薄弱,加快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林浩添说,他要求学生以创新性思维解决现实难题,团队里的每个人都牢记一句话:“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2004年,林浩添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选择到中山眼科中心读研。他下定决心专注眼科研究,成为一名“光明使者”:“给别人带来光明,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科研必须面向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林浩添说,在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只作为档案保存的数据盘活,用于临床诊断。从2013年开始,他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努力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致盲眼病防治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赋能。

“往患者最多的领域去。”抱着这个念头,林浩添将白内障防治作为其主要临床工作和研究方向,向着白内障这一致盲性眼病发起进攻。

把优质医疗资源推向基层的“AI眼科医生”,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团队的科研创新成果之一。10余年来,这位80后眼科医生,将全部青春奉献于为患者守护光明的事业,不仅在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率先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眼部诊疗,实现多项“从0到1”的创新突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在广州市越秀区,林浩添团队研发的“AI眼科医生”,已完成了对3个社区居民的常见眼底疾病筛查。社区只需要设一名操作裂隙灯显微镜的工作人员,即可实现白内障的早诊早治,如果需要手术,还可以“一键转诊”到医院进行手术。目前,林浩添团队正在将眼病智能诊疗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各级医疗机构落地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眼病“三级诊疗”模式。

既要出门诊、做手术,又要给本科生上课、带研究生,还兼任多个社会职务,林浩添的工作排得很满。但即便如此,他每周仍要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召集研究小组会,点评每一名学生的研究进展并解疑释惑。

针对小儿眼科医生不足,婴幼儿难以配合医生检查等问题,林浩添团队在标准医院场景下录制婴幼儿眼部特征、用眼行为等视频,分析了4196例、共分钟婴幼儿的行为学表型视频大数据,建立基于行为模式的婴幼儿智能视功能客观筛查系统,为防治儿童盲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林浩添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眼科医疗的痛点——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专业的眼科诊疗力量,三甲医院眼科里则是患者扎堆。林浩添每周的白内障门诊,要连续看诊五六十名患者,常常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文章来源:《眼科》 网址: http://www.ykzzs.cn/zonghexinwen/2022/0905/1424.html



上一篇:热搜第一!手机贴上这种膜伤眼睛?眼科专家这
下一篇:每1000人只有0.7人做近视手术,A股眼科三巨头半年

眼科投稿 | 眼科编辑部| 眼科版面费 | 眼科论文发表 | 眼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眼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